國民黨敗選,
美容丙級
,江宜樺院長辭職,
台中新秘教學
,馬總統在一片究責罵聲中,
高壓噴霧機
,決定由毛治國接任閣揆,
人事考勤資料
,如濤罵潮又憑添幾尺,
整理盒
,連黨籍立委都有很大意見,外界普遍不看好毛閣的政治生命。不看好歸不看好,台灣還是得向前走,對於這樣的布局,我們一方面要回頭檢討馬政府的用人問題,另一方面,也不希望看到台灣繼續空轉。在人事定局後,呼籲社會應給新內閣一些觀察的時間,並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先看用人問題,馬總統不至於不知道,毛治國接任閣揆必被各方噓爆,為何還明知故為?也許,問題應該逆著問,如果不是毛治國,馬英九還可以找誰組閣?或者更進一步說,誰還願意在國民黨執政情勢如此危殆下,接下這個燙手山芋?第一問點出了台灣政務人才的嚴重缺乏;第二問,則點出了從政環境的惡化,讓一流人才對於投身政務裹足不前。人才,是引導國家前進的導航儀,沒有優秀的政務人才擘畫大政、推動政策,台灣就會面臨原地空轉甚至誤入歧途的風險。這兩個迫切危機該如何面對解決?首先,找不到人,涉及領導者如何發掘人才的態度與方法,在這個問題上,馬總統從2008年開始就犯了觀念上的錯誤,在大選時馬總統就標榜:「競選團隊不等於治國團隊」,也就是說,他認為選舉與治國需要的是不同的人才。從「實踐」上,他這樣的思維恐怕是嚴重的錯誤。在民主選舉高度競爭的台灣,政務人才的核心能力就是政治,沒有政治判斷力、敏感度,再漂亮的學歷與經歷,都可能為治國帶來負數。這中間有幾層道理,首先,選舉構成了民主國家最重要的權力正當性基礎,缺乏選舉歷練的政務官,面對經過民意洗禮的民意代表,正當性就先矮了一截。二則,也由於缺乏選舉歷練,對民意脈動的掌握生疏,容易出現政治誤判,即便其秉持專業所堅持的政策正確,但也會因為方法不對、時機不對、論述不對的3個不對,讓立意良善的政策,變成自打嘴巴的鬧劇。這並非意謂政務人才的晉用,全部都要經過選舉的洗禮,但至少要有合適的「配比」,不能絕大部分都從文官或學界找人,其結果就是淪為小白兔團隊,難以在複雜的政治叢林生存。而且,文官的性格傾向安定保守、學界找來的人因有退路也缺乏冒險性格,從這兩個系統找人,就不容易找到與民對話所需要的庶民氣息,長期下來,也就造成國民黨黨出現選舉人才斷層的危機。今日國民黨政務與政治人才雙斷層的危機,馬總統要負很大的責任。這個教訓,國民黨新選出來的黨主席與未來的領導者,也應引為警惕。而第二個危機,是台灣社會要共同反省的。那就是,就算真的有治國的諸葛亮,在目前的政治氛圍裡,他願不願意出山林,出了山林又是否真的能夠拯救蒼生呢?這又是另一個問號。先不要說,政務官的薪資水準約莫是民間中高級主管的待遇,我們姑且假定,願意出任政務官的人才,都有不計待遇,為台灣做事的使命感,但是為民服務者眾,能夠不計毀譽的忍辱者幾希!這些頭角崢嶸的「人才」,任勞無妨、任怨也行,但任謗呢?面對國會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辱罵,熱情在無效率的法案空轉下一點一點地被燒熄,媒體輿論的放大鏡檢驗,讓許多出任政務職的人,時時處在挨了罵又做不了事的雙重挫折感,人才自然對公部門怯步。國會監督與媒體檢驗對政治防腐、政務促進的重要性不在話下,但監督與檢驗是為了政府把事做好,而非做不了事,必須恰當的拿捏平衡。不過,人才危機的檢討屬於長線反省,放在此刻最迫切的,還是要期勉新閣在不可為的難局中,勉力有所為。對此,我們有兩個建議。一個是對毛院長的建議:充分尊重國會,多與立法院朝野協商。各界對毛治國的任命多半抱以噓聲,但攤開毛治國深厚的歷練,他的認真、謹慎、學識也不在話下。毛治國的問題其實不在能力,而在身段及背後的馬總統。放下身段,拋開馬總統,與立法院朝野黨團多協商,是毛內閣有所做為的唯一方法。第二,請馬總統宣示對毛內閣放手,實現實質虛位化的社會期待,讓毛治國扛起領導內閣的全責全擔,從政策、人事到與立法院的法案協調,擁有完全施展空間。馬總統選後人事布局採用了下下策後,這是下下策中的最後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