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日來,
西裝襯衫
,上演了一個非常出名的社會事件。一位資深演藝人員帶著母親來到急診室,
運動休閒服飾
,藉著酒意不但在急診室內進行無理要求,
塑身褲
,並且毆打急診室醫師造成醫師頭部受傷。醫院的醫療人員也為此案,
網路行銷公司
,罕見地不再選擇沉默,
保溫提袋
,而集體穿白袍舉牌抗議,
口罩抗靜電手套
,引發社會譁然。社會感嘆於藝人的「孝行」、醫師執業的無奈、譴責「不應該」的暴力之餘,
道達爾TOTAL
,這個事件似乎就此像一筆糊塗帳悄悄地過了。
然而,
手工零錢包
,這事件背後潛藏了許多重要的社會現象,筆者特別就「急診室超商化」,以及「醫師社會價值急遽下降」這兩個顯著的現進行討論。
首先,台灣自一九九五年起實施全民健康保險。方便的就醫、低廉的收費,使全民健保成為台灣公民特有的社會福利,但是其潛在所隱藏的問題卻不斷浮現。除了醫療給付的不公平分配,造成了醫院經營的困難以及醫療人員的收入不斷下降外,「急診室超商化」亦是其中的重要現象。以台北市的醫學中心收費來說,單次的門診看診費用大約落在台幣四百元至七百元之間,而單次看急診的費用,則大約是六百元至九百元不等。這樣相對低廉的就醫價格,使得許多民眾即便在假日依然頻繁使用急診室,不論大病小病。醫學中心的急診室總是人滿為患,比院外的夜市還要熱鬧。如此濫用醫療資源,造成人力不足之外,更嚴重的問題是醫療品質下降。如何營造更好的急診醫療環境、品質與效果,已是當下的重要課題。
其次,台灣近年逐漸變成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社會,造成個人意識上升,逛急診室就有如逛超商一樣,要求快速且立即的消費服務,對傳統醫療體系與儒家社會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衝擊。台灣新聞高度自由,而媒體大多長期選擇站在「病人」、也就是「消費者」的觀點,替民眾發聲。因此,只要涉及「名醫」、「醫療糾紛」的新聞,不論事件前因後果與真實性如何,都會受到無比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總以死者為大、長者為尊,抬著棺材到醫院外燒冥紙抗議,以炒作醫療糾紛的新聞時有所聞,而媒體總愛瘋狂捕捉這樣的畫面和影像,反覆傳播,無形中塑造了醫療人員與社會大眾是處於一種對立關係的氛圍與認知。
醫師在台灣曾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社會階級,擁有極高、甚至過高的社會經濟地位。然而,如此高的階級價值,並非單純建立在專業價值、或是知識與技能之上。台灣由於殖民地時代的知識管制,醫學赫然成為高知識分子的階級晉升之道,並形成長久獨特的社經階級。然而,在消費者至上、醫事人員專業價值重組的過渡時期,負面的情緒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醫病關係緊張。「醫師是令人尊敬的職業」的時代慢慢過去了。病人的尊重正在消失、而心灰意冷的醫生們則不斷增加。
那位藝人打傷醫師的事件,並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暴力事件,其背後述說了台灣從「尊醫」走向「仇醫」,也同時是一個台灣傳統社會價值的崩解與再重組的歷程。在全球化、知識普及的時代,專業價值的合理高度的確有必要經歷重塑,然而同時,筆者也希望台灣社會能以理性和包容的心態面對時代轉變,重建一個免於暴力、更為平和、互相尊重的社會氣氛──提高醫療工作者的專業價值與榮譽感,將更利於社會整體健康的提昇。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師、現職為台北榮總精神部心身醫學科臨床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