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菜怎麼點才配置恰好、車途中該依序放哪幾張CD,
牛樟芝軟膠囊
,黃威融(見下圖,
監視器鏡頭
,林欣誼攝)從吃飯、開車到工作,
殺菌
,都脫不開「編輯」思考。他將人生以雜誌劃分、說起雜誌總能滔滔不絕,
帽T
,近日推出新書《雜誌俱樂部,
卡夢貼紙
,招生中!》呈現多年工作心法,每一頁都展現無比熱情。2006年起,黃威融歷任《Shopping Design》、《小日子》總編輯、《提案on the desk》顧問,但很多人認識他,都從1998年他與好友馬世芳、陳光達、許允斌、姚瑞中合作出版的書《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開始,至今他仍追憶:「像這樣太浪漫的事,一輩子只有機會做一次。」在此之前,他任職廣告公司文案,成為創意總監許舜英的手下;之後,他進入《數位時代》雜誌,接受總編輯詹偉雄的帶領,打下「做雜誌」的基礎。他口中談起這些人總是泛著榮光:「跟在旁邊看他們怎麼做,就是一種學!」談起編雜誌,「圖文整合」是他的關鍵字;比起單打獨鬥,他更愛集體創作,他笑說:「就像我會去打籃球、棒球,不會去打網球或高爾夫。」因此《雜誌俱樂部,招生中!》談最多的,除了編輯技藝,就是他和雜誌同仁一起工作的點滴,他自稱本書為「抒情時代的感性編輯手記」,抒情的除了對雜誌的愛,還有他對人與人間緣分的珍惜吧。就連2012年創辦《小日子》,都是因為認識了各地創意小店的經營者,而在「小確幸」的褒貶意義曖昧不明的時候,作這樣一本生活風格的雜誌,黃威融沒有閃躲,他說:「當我們真誠地去面對自己的朋友和消費者,應該就可以作出對大家都有贏面的事情。」因為廣告出身,面對讀者對他來說就像「服務客戶需求」,這締造了《小日子》的叫好叫座,書中對於設計、生活風格類雜誌的為何崛起、台灣外部社會的變動,也有一番觀察。2013年起,黃威融因自認不擅經營管理、想做純粹編輯創意的事,而離開《小日子》,目前擔任多本雜誌的顧問,但他依然享受這個狀態,因為,他始終還是與雜誌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