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論-誰來台灣買電視?

壹電視在2013年的時候,

台中室內裝修

,由黎智英以新台幣14億元的價格賣給了如今的持有者練台生。據說壹電視現在的開價已經從20億元起跳,

隔熱漆

,甚至喊出了40億元的天價。為什麼短短不到兩年,

音源線

,壹電視的售價可以變成將近3倍?最關鍵的原因在於壹電視的頻道以前始終無法在系統台上架,

台南房屋二胎

,為了解決通路的問題,

離婚諮詢

,甚至大手筆推出專屬機上盒,

音源線

,結果仍以失敗告終。現在壹電視的頻道不但上架了,

自動化乾燥設備

,而且還定頻(固定在49台),

即時口譯

,身價當然不同。為什麼黎智英做不到,

防水隔熱

,而練台生卻做到了?是個人能力高下不同?還是市場機制遭到扭曲?原委不難揭曉,但是不管老闆換了誰,不管是香港人還是台灣人,壹電視的高品質自製節目似無太大差別。由此可知,當前台灣的電視台價值在於頻道有沒有上架;至於頻道能不能上架,理論上應該是看內容好壞,但是壹電視的實際案例卻證實了電視頻道能不能上架與內容無關。在這樣的市場機制之下,電視台老闆還會想要製作好節目嗎?如果老闆不在乎,電視人還會認真製作節目嗎?這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前幾天文化部影視局邀請學者專家開會要決定「2015台北電視內容交易、創投媒合會」的執行單位。此案就是過去舉辦多年的「台北電視節」,今年換了名稱,顧名思義當然是要強調電視節目的交易與媒合,而不只是電視節。會中有人問:舉辦電視交易活動當然是希望促銷台灣製作的電視節目,並且成為亞洲的電視交易平台之一,但是現在台灣還有多少可以出口的電視節目?如果台灣自己都沒有生產多少電視節目,誰會來台灣買電視?在台灣現行的電視市場叢林法則下,電視台和電視頻道的價值根本就不是由內容好壞來決定,當然無法促進電視節目的生產。如果台灣電視圈不太生產優質的電視節目,政府每年都認真推動電視節目交易,即使成功了也只是為他國作嫁。前幾天一位在知名電視台工作的友人就感嘆說:他以前負責向海外行銷台灣的連續劇,可是近來各國製作連續劇的水準都提升, 台灣反而退步了,現在根本沒有人來台灣買電視。台灣沒有好的電視製作人才嗎?當然有,而且很多。每年各大學廣電與應用媒體等系所都培育出了不少優秀的畢業生,他們的製作水準普遍不在所謂專業人士之下,但是他們的作品即使優秀也未必獲得青睞。為什麼?因為電視台在製作或採購節目時,通常也不依照優勝劣敗的市場機制,而是另有遊戲規則。要改善沒有人來台灣買電視的窘境,其實很簡單,就是要立法鼓勵自製優質電視節目。只要這次廣電法修法,把本土優質電視節目的比例列為進入分組付費、基本頻道的關鍵指標,立刻就會產生效果。(作者為大學傳播學教授),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