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剛-無題'89_油彩畫布。(北美館提供)
幾何為音符,
台北推薦醫美診所
,編織異鄉與故鄉的柔韌樂章!霍剛,
噴印噴字代工
,本名霍學剛,
內褲品牌
,現代重要抽象畫家。1932年於南京出生,
網路佈線
,祖父霍秋崖為家鄉頗負聲望的書法家,
噴碼機
,幼時的霍剛,
提拉米蘇
,常在家中看祖父寫字,
整理盒
,他在自述中提到這段童年往事對其創作發展的重要性,解釋其深受中國書畫影響的抽象畫面安排技巧始源。「我把字當成畫看待」霍剛在記者會談起這段往事時提到,西方觀看漢字的方式,是將字符意義逐出形象之外,以形體「知覺」的方式體會結構美感,這樣的觀看面相與藝術家幼年欣賞祖父書寫書法經驗相似,對其創作啟發良多。
霍剛_開展之8 60.5×72.5cm 2009油彩畫布。(北美館提供)
霍剛的抽象畫作中,書法字形結構美學,與金石篆刻拆解字體為符號的藝術語言,加之以水墨畫留白的禪意空靈構圖,揉和中西文化意境的理性嚴謹氣質與柔韌內蘊,儼然已成為辨別霍剛作品的獨特風格標記。家學淵源對於霍剛的創作概念有極為深遠的影響,而另一個啟發霍剛往抽象畫走去的,則是在1949年隨「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來台後,經由歐陽文苑介紹,於1951年進入李仲生門下習畫的學習經歷。現今被尊稱為「台灣現代藝術導師」的李仲生,教學方式前衛大膽,不遵循學院派技巧的訓練,而是鼓勵學生在大量直覺性的「亂畫」中,找出自我潛意識中的美學意念。霍剛在習畫五年後,於1957年,與七位李仲生門下的畫友:李元佳、吳昊、歐陽文苑、夏陽、蕭勤、陳道明與蕭明賢,組成「東方畫會」,八人被當時的媒體稱為「八大響馬」,為推動台灣現代繪畫運動的重要美術團體,也是研究台灣美學推展過程中必然討論的關鍵學派。霍剛於1964年隻身前往歐洲追尋藝術自由,在短暫停留法國巴黎後,轉往義大利米蘭,此一停留就是五十年,他鄉意外的成為生命中重要的常居之所,直到2013年,因緣際會下才使霍剛決定返台定居。策展人劉永仁提起藝術家此段經歷,認為「當時的出國幾乎是悲壯的,成敗難以預估,除了簽證不易,經費也是大的困難」。六零年代的台灣社會,對於現代藝術的抽象創作,接受度仍待開拓,更遑論熱烈支持與進入主流視角,本土的抽象藝術創作者在家鄉難以找到支撐的資源,也欠缺發表與推廣的環境氛圍,因此至異國闖蕩成為許多充滿鬥志的年輕藝術家的選擇。霍剛的藝術創作,也在赴歐之後呈現了明顯的畫風上與構圖上的轉變。
霍剛_無題_粉彩 紙本26.5x39cm_1955。(北美館提供)
綜觀霍剛早期至近年作品,赴歐前的畫風,抽象中仍清晰可辨現世事物形體,帶著扭曲與變形,寫意高於寫實,流露出濃厚如意識流般氣息。本展策展人劉永仁,以「直指藝術家的生命深處」形容此一時期的素描作品,認為「它明顯受到超現實主義的影響,畫面中充滿夢境潛意識的囈語,在潛意識底層將現實世界轉化為似曾相識交織融動的圖像」。而赴歐後的霍剛,繼續往超現實路線探索,但繪畫語言開始轉變,走向由幾何與色彩結構而成的理性圖像,畫面氣質趨向沉穩平衡,帶有詩意與精神至上的構圖取向,豐厚濃烈的用色中蘊含內斂與柔韌。而畫面明顯可見如同音樂樂章嚴謹的結構章法,以及富含活潑奔放的觀看感受,則來自於霍剛廣為周知其對音樂的愛好。霍剛表示,聽古典樂章重點不在悅耳,在於樂章與器樂編排的繁複作曲,作曲結構令其深深著迷。但崇尚自由的霍剛,不想干預觀者對其作品與個人經歷的解讀,將畫作的詮釋權全權交給觀者:「我希望任何人面對我的作品時,不要有任何成見,捨去求知、求解的態度,過濾思維,用心靈去體會,去感受」。此次《霍剛.寂弦激韻》展,由與霍剛私交甚篤、本身亦為現代抽象畫家的劉永仁擔任策展人,透過策展人溫柔細膩的資深專業視角,精選五零年代至今,霍剛於各個時期的代表性作品,展出作品包括:油畫、素描作品一百五十件,並陳列有藝術家生活與創作照片、歷代展覽畫冊、藝術家手稿紀錄、藝術家訪談影片等等,提供觀眾多樣性的各形各色線索,在展場拚集畫家生平圖像與作品故事。
霍剛_乾坤1-2-3_油彩 畫布。(北美館提供)
北美館館長林平女士於記者會特別提到「此次於北美館舉行霍剛回顧展,是美術館一次稀有的事件,策展人由國內外各方借件,收集不易,而霍剛老師創作生涯至今已一甲子,在畫風與走向呈現強烈的一致性,其創作前後期在畫幅大小與用色上的異中有同,同中有異,以及對於幾何抽象語言的堅持不懈,皆能在此次回顧展中得到答案。」而霍剛風格獨具與辨識性強烈的作品大型展出,也將是一場現代藝術與抽象繪畫的豐盛視覺饗宴。
《霍剛.寂弦激韻》展場。(北美館提供)
《霍剛.寂弦激韻》展展期:05月28日至08月07日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二樓2A.2B展覽區(中時電子報)
「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