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台灣再製-常民構築〉將出創新顯示科技,
台北植牙
,以32片32吋電子紙拼貼牆顯現台灣建築。(國立台灣美術館)
由文化部指導,
綠化工程
,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之「第15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主題策展《台灣再製-常民構築》,
中翻法
,將於本(2016) 年5月25日在義大利水都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隆重揭幕,
隱形鐵窗
,展期至11月27日。
(前右三起)國美館蕭宗煌館長、許秋煌次長、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肖國君代表、外交部歐洲司周慶龍副司長(前右二)、與會貴賓及交大TDIS策展團隊合影。(國立台灣美術館)
昨(4)日舉辦行前記者會,
視訊會議
,文化部許秋煌次長蒞臨致詞,
監視系統
,外交部歐洲司周慶龍副司長、義大利經濟貿易文化推廣辦事處肖國君代表、本屆雙年展台灣館評審委員張基義教授、黃建敏教授、策展顧問劉惠媛教授,以及贊助單位永豐餘蒲慎俢協理及元太科技張志明處長等人出席記者會。本屆台灣館由國立交通大學跨領域設計團隊(TDIS)以《台灣再製-常民構築》為主題,回應總策展人 Alejandro Aravena 提出之本屆大會主題「前線報導(Reporting from the Front)」。TDIS團隊策展人曾成德、莊熙平、曾瑋、曾聖凱,透過人民與製造的觀點,探索建築未來的多種潛能,今年展覽不再以地標式建築為主角,而是以台灣創新產業及常民日常建築為基礎,共同探索台灣如何在氣候變遷與創新挑戰的當下,積極從自身的資源中尋求突破契機。並藉此機會將台灣建築介紹至全球建築界,讓全球聚焦台灣。
台灣典型的都市風景對比。一棟棟新興建築與老式公寓搭建的鐵皮屋,顯示出因時代、生活方式所產生的不同建築風格。(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台灣典型的都市風景對比。一棟棟新興建築與老式公寓搭建的鐵皮屋,顯示出因時代、生活方式所產生的不同建築風格。(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將台灣日常建築的風景帶進威尼斯過去的建築設計,大多以僅佔2%的明星建築或地標建築作為城市的代表。例如101大樓,顯現出台灣高度發展的成就,但卻無法代表台灣當代建築的真實特色及人們實際的生活。此次策展,重新關注人們的真實生活、需求,並透過創新的材料研發與應用,對全球環境的永續發展提出積極的貢獻。本展除論述台灣日常建築的風景,更以台灣再製呈現創新的建築原型,包含由永豐餘及元太科技提供最新科技的研發成果,結合交大TDIS的設計科學研究,完成nPulp(農業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巢居與E Ink(電子紙顯示器)穴居兩個創新建築的原型。此外,交大TDIS團隊也從2015年9月開始啟動,公開徵選出44位民眾拍攝日常建築攝影作品,製成明信片於展館展出;另也主動邀請15位素人建築師,觀察他們因地制宜的建築方式,並在展場中以明信片展示及紀錄影片介紹,以突顯常民構築的特殊性。除此之外,策展人曾成德表示,空氣污染PM2.5已是全球危機,建築師的工作不僅僅是做好設計,更應該想出對土地環境更友善的建造方式,在建材創新上,永豐餘獨步全球研發出農業秸稈綜合利用製漿造紙技術跨足建材領域,期望透過最自然、環保、先進的建築材料,代表台灣向全世界提案;展館同時展出E Ink創新的顯示科技運用於建築的外觀,以輕薄的大型電子紙拼接牆展現建築的動態皮層。策展人曾成德說,台灣舉世聞名的製造業,在面臨多項挑戰,歷經轉型研發後,希望將「台灣再製」(ReMade in Taiwan)的成就與全球分享。在前線的素人建築師 打造理想安樂地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策展團隊邀請的15名素人建築師,他們運用再生資源,重新塑造適合居住的生活空間,打造出有別於明星建築師的建築作品,包括了鐵雕藝術、自力營建房屋、傳統紅磚砌法再提升、報紙屋,甚至是廢棄貨櫃活化運用,雨水回收系統等等,顯示出常民的生活智慧,在面臨艱困時代的重重挑戰,所做出的各種因應之道。在宜蘭的全職農夫李旭登,觀察到因極端氣候產生的水資源缺乏問題,自行研發出居家雨水回收系統,並將此概念推廣至全國。他認為「雨多的地方集水是理所當然,雨少的地方更要集!」,將此系統作為氣候變遷的解決之道。而在台灣最南端的屏東,則有位台灣女婿羅約翰,主動收集1300公斤的廢報紙,製作紙磚建屋,賦予一般人眼中的廢棄回收物新的價值與生命。這些在前線的素人建築師,面對種種挑戰,努力憑藉自身的觀察及經驗,讓建築設計在地化,帶著人們繼續前進。而透過產業的轉型,回收再利用觀念的建立,造就了以回收材料為主的「台灣再製」新興產業。國際建築名家 與台灣策展人對話5月25日下午,在威尼斯台灣館展場,將有一場精彩的建築對話。台灣館將邀請Storefront for Art and Architecture總監Eva Franch(2014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美國館策展人)、美國雪城大學建築學院院長Michael Speaks、普立茲克建築獎執行董事Martha Thorne等人到場觀展與談,主要探討台灣常民建築的價值,以及全球面臨環境挑戰、資源分配不均之下,台灣的因應解決之道,以及未來建築的多樣整合可能。
第15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台灣再製-常民構築〉展館主要空間以臺灣研發出農業秸稈綜合利用製漿造紙新技術(n pulp)構成(左)、《台灣再製-常民構築》海報(右)。(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第15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台灣再製-常民構築〉時間:5月26日至11月27日地點: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 (Palazzo delle Prigioni)(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