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第2代的葉慶元(右三)騎著鐵馬穿梭屏東大街小巷,
旅遊租車
,搭配「饅頭、包子、豆沙包」的叫賣聲,
毛孔粗大
,吸引懷舊的婆婆媽媽上門購買。(周綾昀攝)
▲王志善(中)將正江蘇口味的包子、饅頭與招牌朝牌餅傳授給女兒及眷村第2代的葉慶元(左)。(周綾昀攝)
眷村第2代的葉慶元(右)騎著鐵馬穿梭屏東大街小巷,
生物纖維面膜
,搭配「饅頭、包子、豆沙包」的叫賣聲,
保濕精華露
,吸引懷舊的婆婆媽媽上門購買。(周綾昀攝)
眷村第2代的葉慶元騎著鐵馬穿梭屏東大街小巷,
皮膚乾燥
,高聲呼喊「饅頭、包子、豆沙包」叫賣。(周綾昀攝)
從大陸撤退的眷村饅頭味!3日屏東青島街上眷村2代葉慶元騎著鐵馬,
文章
,載著一箱正江蘇滋味的饅頭、包子與豆沙包,
除皺
,用外省人獨有的口音沿途叫賣,
保濕保養品
,這些是撤退軍王志善70幾年從對岸帶來的好手藝做成,
滅火器產品
,他笑說,謝謝這些孩子為他延續令人懷念的眷村味。「只要有孩子願意學做山東大饅頭,我不拿一毛錢,免費教他!」高齡90歲的王志善以濃厚的外省腔說,當年以撤退軍身份來台,眷村裡匯集來自大江南北的人,卻苦無田地耕種,只帶著家鄉技藝用饅頭、麵條等麵食販售謀生,至今成為眷村的思鄉滋味,為了能傳承下去,願免費教學。但清晨2時大家睡得正香甜時,他卻得起床擀麵,別人吃完早餐飯後散步時,他還沒收攤,所以少有人願向他學習,而現在王伯伯授旗給眷村第2代且致力於眷村文史工作的葉慶元,未來1年每週6將由他騎鐵馬,穿梭屏東大街小巷,讓「饅頭、包子、豆沙包」的叫賣聲,繼續響徹街頭。55歲蔡金美帶著唸國小的女兒,向叫賣的老式單車購買王伯伯手揉,還冒著輕煙的熱呼呼包子與饅頭,2人迫不及待地就在老式眷村前啃了起來,時空彷彿回到40年前,閩南人的她笑說,從小住在民族路上她,家中長輩都吃米飯,聽到這熟悉的腔調就嘴饞,憶起往日時光搭配簡單的饅頭,才知回憶如此清甜。(中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