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饑餓中國 訪200人實錄大饑荒苦難

 馮小剛執導的《1942》雖然在大陸上映的票房,

網站設計

,不及台灣導演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客製貼紙印刷

,然而根據劉震雲小說改編的這部電影,

高弓足

,也喚醒而重塑了人們的記憶,

無痛植牙

,近日由《河南商報》籌畫採寫的《1942饑餓中國》在京首發,

翻譯社 推薦

,而此書也在還未發表之前就已被預訂了繁體版,預計明年1月中旬由台灣華品文創出版。
 電影《1942》的上映,讓當年的大災荒又回到公眾的視野,而此書歷時半年採訪了200餘位大饑荒親歷者,強調首部「全景式展現大饑荒」的作品,而此書的推出,也希望讓今人「憶苦思甜」,透過這段歷史,發掘苦難中表現出的人性光輝以及一個民族面對災難的態度。
 中華書局副總編輯顧青表示,《1942饑餓中國》是一本實錄,是比小說、電影更真實、更震撼的文獻;「歷史有很多沒有進入公眾視野,經過了70年,很多親歷者離開了人世,但真正的歷史是不會被淹沒的。」
 今年79歲的逃荒親歷者吳有良,針對此書出版也分享自己的逃荒記憶:當年老家焦作溫縣發生蝗災,他和父親扒火車逃到安徽,1945年回到家鄉時,家裡7口已餓死4人,村裡1000多人餓死幾百人。作家閻連科看此書,認為「這是一部災荒史,也是一部奮鬥史,更是一部河南人的心路史」。而歷史小說名人二月河也表示,中原自古多苦難,1942年的河南大饑荒,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段過往,而此時以紀實報導的方式進行回顧,乃是對歷史的尊重以及對人性的尊重。,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