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譽騰館長2016年12月攝於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舍前。(史博館提供)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
響應式網站
,將於1月16日屆齡退休,
響應式網站
,卸下館長職務,
關鍵字優化
,向服務7年的史博告別。張譽騰引用五代後梁布袋和尚的〈插秧偈〉:「手捏青苗種福田,
seo優化
,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成稻,
網站優化
,退步原來是向前。」把退休「retire」解釋為「重新換輪胎」,
手機版網站
,表示換胎後仍將上路,
網路行銷公司
,繼續未竟的博物館教育者旅程。張譽騰畢業於臺大動物學系,
響應式網站
,在美國獲生物學碩士後,
line行銷
,民國69年進入省立博物館(即今國立臺灣博物館)服務,這是他的第一份博物館工作,職稱是生物技術員,負責魚類標本研究、管理和展陳工作,在此立下以博物館為終身事業的志向,從此再也沒離開博物館界。民國72年,他進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以下簡稱科博)籌備處服務,在漢寶德領導下,參與創建臺灣第一座現代化科學博物館。在此期間,經常有機會前往紐約、洛杉磯、舊金山、波士頓、多倫多等地深入考察美加地區科學博物館,眼界為之大開。期間並參與創辦《博物館學季刊》,先後擔任執行主編和總編輯,為臺灣博物館學的在地化多所獻替。民國75年,科博第一期開館後,他考上教育部公費留考博物館學門;77年進入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深造;82年獲該校博物館學博士,為海峽兩岸第一人。民國85年起,他受聘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參與創辦國內第一座博物館學研究所。該所每年招收一般生和在職生各20名,他在該校任教10年間,受教學生超過400名,指導碩士逾50名。民國97年,他應黃碧端主委邀請擔任文建會(101年改制為文化部)政務副主委,任內負責《博物館法》研擬,並推動國立博物館和鄰近地區博物館學相關系所合作計畫,嘗試結合博物館理論與實務,為臺灣博物館界進一步奠定基礎結構。98年卸職後,促成《44個文化部─法國文化政策機制》一書的翻譯和出版,並親自審訂與導讀。民國99年,應教育部吳清基部長邀請擔任史博館長。為使老邁的史博朝現代化經營轉型,除了從事硬體整修,逐步更新一至四樓館舍之外,也將空調主機系統全盤更換。在他任內,史博與大陸博物館交流頻繁,締結姊妹館達12家。民國102年,他在史博進行組織改造,創立「文創行銷組」,致力館藏數位化,設置數位典藏資源網,鼓勵民間企業和史博合作,以館藏為基礎積極發展文創,現已開發逾300件館藏商品,有效建立史博文創品牌形象。同時,他也多方拓展通路,史博文創商店總共已達9家,7家設在機場,每年營業額達1.2億。民國102年張譽騰當選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開始聯合國內博物館界同仁共同推動與國際博物館界的學術交流,103年一年內共有四場國際博物館協會專業委員會年會在臺舉辦,讓臺灣在國際博物館界聲名大噪。105年7月他參加米蘭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3屆年會並發表論文,當選為國際博物館管理委員會(ICOM –INTERCOM)理事。有鑒於史博所在的南海學園比鄰臺北植物園,除了擁有多處史前遺址,區域現存歷史建築與博物館密度亦為全國第一,張譽騰在前文化部長龍應台任內即提出《大南海文化園區整體發展計畫》,初期計畫在民國104年獲得行政院通過,105年正式啟動。他為計畫鋪陳下列願景:一、 解決南海學園現有館舍空間不足和設備老舊問題,提升國家博物館品牌形象與經營效能。二、 重新規畫大南海文化園區景觀,建構優質自然與人文空間,提昇園區整體經營效益。三、 活化大南海文化園區及周邊社區街廓,建立首都城市新意象。張譽騰也熱愛寫作和翻譯,博物館學著作成書者有《當代博物館探索》、《博物館大勢觀察》和《生態博物館:一個文化運動的興起》等;近年譯著則有《博物館重要的事》和《愛上美術館32步》。(中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