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台灣面臨新台幣升值、工資上漲等因素,
桃園公司制服訂製
,加工出口產業出走,
汽車買賣網
,造就了一批西進登陸的台商,
桌上型飲水機安裝
,如今台商又要上演搬遷潮,
COCO
,究竟要轉向西部,
台北團體服訂製
,還是北移,
泡殼工廠
,或是選擇鮭魚返鄉?正是當前大陸台商普遍面臨的三叉路口抉擇。
有台商私下大嘆,
台北短期看護
,大陸投資環境今非昔比,尤其製造業日子愈來愈難熬。廉價勞動力、土地及租稅優惠已成過去式,加上環保執法嚴格、人民幣升值、原物料上漲,及當前國際經濟情情勢不佳,歐美訂單銳減,使得大陸製造基地營運陷入困境。
5缺變10缺 情況惡劣
台灣電機電子公會前理事長許勝雄形容最貼切,以往缺人才、水、電、土地及資金等5缺,但近期又再缺原料、訂單、油料、通路及前景,「台商面臨10缺困境,情況惡劣」。
專門生產天線端子、電子配件的士豐電子董事長邱春暉也感受很深,他指出,去年起因為下游廠商訂單銳減,士豐連帶受創,差點虧損,所幸重新調整策略,才逐步好轉。
邱春暉坦言,企業成本不斷升高,很大比例來自勞工薪資、福利調漲,從2008到2012年,人力成本占比從15%上升到25%,加上陸企低價競爭,利潤愈來愈薄。若以大陸勞工最低薪資每月約1300多元(人民幣,下同)計算,加上社保5金(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再加工傷保險和計畫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再添加班費,實際月付約4千多元,已接近台灣最低薪資水準。
邁向小康 不再低廉
無錫台商協會會長、新麥機械總經理呂國宏說,大陸人工成本快速增加,不漲工資就找不到人。無錫去年工資約成長20%,今年趨緩但仍增加10%,他說,在台灣「加薪3%就已不得了」。
不過大陸勞工工資連年漲,已是政府明定的「國策」,剛剛落幕的中共十八大報告內,明確指出2020年大陸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創造大量崛起的中產階級,讓人民荷包滿滿,提高工資、鼓勵消費便是主要途徑。如今這項國策已壓得台商喘不過氣來。
邱春暉感慨地說,中國大陸從世界工廠,轉變成世界市場,「廉價中國再見了!」
採自動化 降低成本
面對薪資引爆成本上揚的衝擊,最重要就是採取自動化,減少用人,才能有效降低成本。呂國宏以自身舉例說明,包括噴漆、焊接、鈑材加工等都採機械化操作;而在管理上,則採取按件計酬,相當於「承包制」,員工做愈多領越多,這是跟青島海爾學來的。
還有台商選擇乾脆撤離或轉移陣地。以蘇州為例,大眾電腦早已悄悄搬出蘇州園區。據當地台商的說法,大眾撤廠是有計畫,過程中未釀勞資糾紛,一切平和收場。
轉移陣地 難上加難
除了大眾電腦,近年來轉移陣地的台商愈來愈多,以長三角為例,蘇南一帶台商減少投資規模,加速轉向蘇北地區的泰州、宿遷一帶;還有台商乾脆撤向東南亞投資,也有出現鮭魚返鄉的情況。台企聯總會長郭山輝便宣布,打算在台設立營運總部。
呂國宏也認為,在台灣設立營運總部可以掌握營運、研發、財務與決策中心,可保有一定優勢。但他認為,台商想轉移陣地,並不容易,到蘇北或安徽,當地人力素質仍比不上無錫,目前為止,台商轉移外地的效果並不是太好。
談及南亞,呂國宏更直言不用談。他說,在印度工廠裡有20人,但從來沒有1天同時到齊的,總有各種理由不來上班。他提到,要求印度員工生產效率是件難事,為何在印度設廠?他說,印度關稅保護太多,進口要課30%關稅,完全出於節稅考量。
呂國宏說,台商遷廠目前面臨最大難題,就是政府要怎麼給予台商一個明確規畫?很多台商遷移,過度期會面臨2個廠平行管理大問題;還有土地取得,大陸國土政策趨嚴,過去台商拿地允許1棟1棟建,但現在規定2年就要用足,以遏止「屯地」牟利,在在都得納入考量。
不論珠三角東莞、長三角蘇南沿海一帶,到大西部重慶等地,各地台商製造業現在幾乎都遇到轉型升級問題。大型台商因為基礎雄厚,口袋夠深還能挺住;小型台商較為靈活,也能自謀生路;唯獨中型台商面對轉型升級壓力,訂單又大不如前,融資不易,經營壓力較大。
台灣效率差 嚇退台商
不論轉移到哪裡,台商如今都已站在抉擇的十字路口。有蘇州台商便私下透露,他真的不知道該信哪邊的政府?大陸政策在變,政府拍板說了算;台灣政府效率則令人擔憂。
「台商只能自求多福了。」一位台商嘆,多數待在大陸台商,都想考慮回台定居、投資,但卻卡在台灣政府效率太不讓人放心,「光看油電雙漲、漲薪問題都搞不定,吵成一片,何況吸引台商回流這牽動兩岸產業鏈的複雜問題了。」
也有陸企老闆說,他曾赴花蓮去考察投資,卻被告知取得用地可能要經過台灣有關單位蓋400多個章,聽後嚇一跳,他說,「我在大陸,只要經過幾十個章。」最後他打消赴台投資的念頭。
台商何去何從?至今恐怕都沒有明確答案。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