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瀾壯闊─台灣貨櫃運輸史》新書發表會業界大老齊聚

左起中國航運副董事長周慕豪、陽明海運前資深副總經理兼行政長王烑炫、萬海航運總裁陳清治、長榮集團前首席副總裁林省三、崴航國際董事長曾俊鵬、前基隆港務局局長王鐘雄、作者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教授王御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在新書發表會上。(圖:業者提供)

張佩芬/台北報導小小的台灣,

中路財神

,有3家貨櫃船公司名列全球20大,

屏東一對一照護

,高雄港名列全球第10大貨櫃港,

產品代銷服務

,由天下文化出版的第一本台灣貨櫃運輸史專書《波瀾壯闊─台灣貨櫃運輸史》今(26)日下午舉辦新書發表會,

客製化LED看板

,長榮集團前首席副總裁林省三、萬海航運總裁陳清治、中國航運副董事長周慕豪等聯袂對談。天下文化於世界第一艘貨櫃輪首航六十週年之際,

豐原人力派遣

,出版《波瀾壯闊:台灣貨櫃運輸史》,以長榮、中國、陽明、萬海四家世界級航運公司,用20呎箱子推動台灣經濟奇蹟、以貨櫃征服全球市場的傳奇,回顧當年拼搏、開創、堅持的冒險家精神,作為業界重新思考全球戰略、因應多變未來的參考。1969年台灣最早的貨櫃船─中國航運「東方神駒」由高雄港啟航,為台灣海上貨櫃運輸之濫觴,創先開闢「全貨櫃定期航線」,也促使高雄港在短短20年間躍居全球第3大貨櫃港。1972年長榮海運成立研究小組準備進軍遠洋貨櫃戰場,3年後第一條遠東—美東定期航線正式啟航,並於1979年躋身世界7大貨櫃輪船公司,接著以世界首創的「環球航線」,開啟台灣航運盛世。長榮海運靈活的建構「棋盤式」航線,在世界五大洋縱橫自如,並勇敢挑戰因政治而閉鎖的兩岸航線。1980年起陽明海運以多樣的營運策略在國際大放異彩,尤其是1991年成為交通部第一個民營化的案例後,積極與國際聯營合作,跟上全球航商結盟的趨勢,奠下日後壯大的基礎。當年陽明深知與其他壟斷市場的國營事業不同,面對全球化要更開放才有競爭力,也成為台灣少數具有遠洋實力的航運公司。萬海航運以近洋為主,鞏固亞洲市場,以增開航線、調降運費的方式滿載台日黃金航線。萬海航運不一味追求大型船隊,而是以靈活的策略,於1984年利潤翻倍營收14億,晉身台灣四大航運公司;2015年的績效更是全球之冠,以高船期準確率聞名。新書發表會還邀請前基隆港務局局長王鐘雄、航港局局長祁文中、台北大眾捷運董事長賀陳旦、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陽明海運前資深副總經理兼行政長王烑炫、崴航國際董事長曾俊鵬、作者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教授王御風等產官學界代表齊聚,共同展望台灣航運發展的願景。長榮海運顧問謝志堅、前中國海專校長吳榮貴、前基隆港務局局長陳福男、中國航運總經理洪順地等均到場聆聽對談。(工商即時),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