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大陸市場 要有國際級準備

     近年來,

英文翻中文

,台灣媒體報導大陸市場時,

LCT 光束滅脂儀

,絕大多數都是吹捧台灣將成為各大外資企業前進大陸的跳板,

氧氣機

,也就是說,

防褥瘡

,一項生意想要去大陸投資,

攝影教學

,但是又不確定是不是能成功,就先來台灣試水溫,如果成功了,就以台灣經驗,再前往大陸擴大投資規模。
     這樣的想法是不是正確的?我想舉個例子來說明。我們公司每年年底,都會對所有同仁做績效評估,中高階主管也不例外。
     由於公司管理層橫跨十多個國籍,所以,我們企業內部文件自然也是用雙語呈現,但內容是一致的。在績效評估的內容中,有所謂的「自評」和「他評」,就是你先對自己做出評量,然後你的直屬上司或是所帶領的下屬,再對你做出評量。
     自評的存在,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讓經理人知道,他眼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他,有沒有太大的落差,進而避免「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存在,自己有一堆問題而不自知,看不到真實情況,做出錯誤判斷。
     陸幹自信VS.台幹謙虛
     我原先假設,在三個地區的主管中,台灣人、大陸人、美國人,哪兩種人的思維邏輯和價值觀會比較像?很多人在第一時間的反應可能會覺得這問題還需要問嗎?兩岸人民同文同種,和美國文化基本上是截然不同的狀態。
     但我們發覺事實和我們想的,並不太一樣。美國的主管(或是一般外國籍)在西方強調「自我行銷」的價值觀下,絕大多數在「自評」這個欄目分數都是極高的,這絕對是我們可預期的。他們對自己充滿自信,也認為他們對公司的確產生了重大貢獻,所以,如果以ABCDE五級來區分,絕大多數的西方籍主管給自己的評估都是A(不論我們認不認為他真的是A)。如果換算成紅利績效或是獎金時,他們也非常明確的要爭取較好的待遇和收入。
     相對的,多數台灣籍主管毫無意外地承襲台灣人「古意」、「謙和」、「低調」的性格,絕大多數都是給自己B或是B+的評分,哪怕是績效真的極為傑出的主管,他也會是這樣寫。台灣籍的主管就如同我們所熟識的台灣人性格一樣,不張揚、不渲染、行事低調保守,韜光養晦。
     重點來了,那大陸籍主管呢?其實談到這裡,答案早已呼之欲出了。在中國大陸,由於市場廣大與競爭激烈的關係,大陸籍主管和西方籍主管是一樣的,他們對自己高度自信,清一色給自己的評估都是A,甚至是A+。
     台灣巷戰VS.大陸野戰
     所以哪兩種人比較像?其實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台灣人和大陸人比較像。骨子裡,其實美國人和大陸人才是比較相像的,台灣人,說實話比較像來自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文化和背景,其思考邏輯、行事風格,和大陸與西方人相較,還真的完全不一樣。
     仔細思考,所謂「台灣經驗前進大陸」,是合理的嗎?由於西方和大陸都是大市場思維,認為「庭院裡跑不出千里馬」、「花盆裡種不出萬年松」。在這種狀態下,企業的競爭、人才間的競爭,打的是野戰,戰場幅員遼闊,戰略的縱深較長,戰略戰術的定位和運用明顯不同,資源調度能力和其廣向的思維是勝負成敗的關鍵。
     相對的,台灣其實是一個精緻的小市場。做個比喻,我們打的是巷戰、城市戰。巷戰和野戰是非常不一樣的,我們就像一般看到的警匪片,在有限的空間內決勝負,每個回身、攻擊或是防守,都很重要,也可能會影響全局。在台灣市場,你可能光立足於台北市場,就得以生存,但跨出了台北,又是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相對於大陸的野戰商場,企業要面對各縣、各省、甚至華中、華南、華北的大型戰略佈局思維,這是完全不一樣的。
     原汁原味VS.因地制宜
     也許有人會問到,還是有很多台商做得很成功不是嗎?是的,有很多台商經營的很不錯,但是我們仔細分析,這些在大陸做到全國性知名度的台籍企業,其實商業營運模式和在台灣根本是不一樣的。旺旺也好,頂新也好,他們在大陸是用全新的概念和模式運作。而台灣這個名字之於這些企業,意義更著重在於「老闆出身的所在地」和「一般管理或技術性主管的人才資料庫」。
     若要談到「台灣的成功經驗完美複製於大陸」,講真的,還真找不出什麼很具代表性的例子。當然,這個討論是僅僅對於「商業營運模式和其戰略」而言,在一般管理的條件下,台籍主管的勤奮、專業和敬業精神無論到哪裡,都會是企業內很受重用的關鍵幹部。
     我對所謂「台灣經驗前進大陸」的假設,是持否定的態度。
     島民性格VS.大陸性格
     在台灣的成功絕對不代表去大陸更容易成功,相反的,反而很多「想完美複製台灣經驗」的廠商卻落得下場悽慘的例子比比皆是。
     兩岸雖然同文同種,但歷經這數十年的文化、環境的歷練和演變,早已走向不一樣價值思維模式,隨便舉個例子,近年來我們常談到台灣人民所具備的「島民性格」,在中國大陸這個市場就不具備了。
     面對中國市場,我們最重要的思考關鍵,和面對美國市場其實是一樣的。首先要歸零思考,拋開我們自以為是的束縛和枷鎖,很多台灣人到美國,都會卑躬屈膝,覺得自己矮人家一截。但是到了大陸,卻又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比一般大陸民眾優秀。所以,在生活上搞小圈圈,在經營上只和台商往來,在管理上覺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那面對做不起來的市場,面對日益流失的市占率,也就不足為奇了。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