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復恩《我的回憶中》解開戴笠空難之謎

     1946年3月17日戴笠、龔仙舫等人搭機失事喪生,

型錄印刷

,從此對中共在政府區的活動及中共內部的情報均因而失靈。
     二、任務派遣輕忽又不當
     對任務指示,

居家監控

,有所懷疑時就該問清楚,

三角茶包

,這是溝通的基本技巧,

襪子

,長官已指示「有重要人物……」,

台北攝影棚

,派遣時並未在意,

台中房屋仲介網

,也未認真思考,平時對所屬組員的飛行能力、個性、……等狀況的掌控似嫌不足;更談不上正副駕駛搭配,所涉及座艙資源管理的考量(正駕駛馮俊忠,廣東航校七期,副駕駛張遠仁,空軍官校十七期,兩人資歷相差過分懸殊,如此搭配副駕駛無形中會過分相信、依賴正駕駛的判斷),這均是失事預防必要的手段與措施。
     簡言之,馮俊忠無儀飛能力,在天氣不佳的狀況下,就不得派遣!
     三、電報請示應變無方
     此時已知道222號專機正駕駛是馮俊忠,乘客有VIP戴笠,南京天候惡劣,機場關閉,原機折回青島。楊榮志若警覺性高,此時還來得及由北平另派機組人員替代馮,仍有機會挽救。無奈一錯再錯,又錯失機會。至於南京方面張光明想到此點,但意見未蒙採納,至為遺憾!
     四、二度電報未指示轉場
     知道馮已從青島飛來,南京方面應就近找天候尚許可降落的機場,如蚌埠、徐州等,指示轉場降落。
     五、穿雲下降未提供協助
     穿雲下降時,高度、航向、航速等受風向、風速、空氣密度等的影響,須定時計算並做調整校正。已知馮的敏感性不夠,飛行能力有問題,就該利用地空協調,無線電指揮,一步步指導下降,亦可避過此劫!
     所以說事故是一連串錯誤的結果,無論前述一至五關鍵點,任一階段處理得宜,皆可消瀰事故於未然。顯見空軍當局避重就輕,未就「輕忽命令、怠忽職責、派遣不當、應變不足」做深入檢討改進。
     戴笠之死的後果
     換言之,此次天氣惡劣狀況下撞山,不僅是飛行人員的錯,更是督導指揮體系上的缺失!突顯出組織管理上的問題。
     衣復恩在《我的回憶中》,有如下兩段記載:
     戴笠因為統領全國的情報任務,向來神龍見首不見尾,因此外界有許多穿鑿附會的傳說。我有幸與其相識,他卻因搭我大隊飛機而身亡,這是我一直感到非常遺憾的一件事。
     戴笠給我的印象是神祕、冷靜、機智,馭下及克己皆很嚴格。他在情治上的卓越貢獻,素為當局所倚重;甚至有人認為當年在大陸之失利,與戴笠之早逝亦有關係。此說是否正確,見仁見智,難下斷語。依我個人的看法,情報固然重要,但大陸之失守,與戴笠之死,關係不大。
     1946年中國內戰之際,毛澤東不是靠他領導的軍隊,更不是靠他毛澤東的思想,也不是全靠蘇聯老大哥的幫助,而是全靠中共地下黨和地下電台,將竊取政府的絕密政治軍事文件,上報中共中央,毛澤東因而事先洞悉蔣介石的一舉一動,對中共的政治軍事部署,得事先採取各種防範措施。
     由於戴笠負責的重要情報工作,多屬單線布局,他的突然殉職,時間點上,予共黨可乘之機,影響到蔣介石對部隊行動的掌控,對戡亂軍事實力的消長,有其重要關連。
     美國華府中國現代史研究所前主任周谷,對這段歷史頗有研究,他在「抗戰剿共前後共諜無所不在,國府黨政軍機構早已百孔千瘡」一文中,有非常詳細的敘述如後:
     中國國民黨由於早期聯俄容共的政策種下惡果,對日戰爭讓中共有機會坐大。1946年3月17日戴笠、龔仙舫等人搭機失事喪生,從此對中共在政府區的活動及中共內部的情報均因而失靈。一年內中共在各地建立電台達60座,三分之二皆為祕密電台,竊取政府機密。對共軍作戰的軍事大員,多為中共地下人員策反、叛變,數百萬大軍在二、三年間化為烏有。中共隱蔽、滲透、潛伏在政府中的絕密人員,可分為國民黨中央黨部、司法院、軍委會、國防部、戰區長官部、軍統局、調查局、剿匪總部、綏靖公署、空海軍、省主席、社會團體等12大類。
     蔣介石直到晚年才知道,他在國共戰爭中失敗的主因,由於他自己情報失靈或無確切情報,因而導致他指揮的大軍失去控制。
     在我的印象中,個人參與過的空難調查,有兩件分屬軍、民航,記憶特別深刻。且部分失事原因與戴笠事件雷同。
     于豪章迷霧墜機
     1975年12月27日下午,陸軍總司令于豪章上將,視察昌平演習畢搭機失事。兩架陸航UH-1H直昇機327,347從楊梅基地升空在湖口與富岡間遭遇濃霧而空間迷向,因飛行錯覺而墜毀,導致死傷將近20人的慘劇。究其原因陸軍輕航空隊成軍未久,飛行員均無儀器飛行的能力與訓練。總司令詢問這氣候可以嗎?革命軍人那有怕死的,在這種精神導引下,出了事!
     1989年10月26日華航國內線二○四班機由花蓮回台北,18:55起飛,天色已全黑,錯誤左轉,不及2分鐘撞山爆炸起火失事,7名組員、47名乘客悉數罹難、無一生還。華航國際線的駕駛多人在國外看到國內夜航失事的消息,直覺反映的打電話問正駕駛是不是吳慰平?至於副駕駛咎鴻奎,第一次轉業民航曾遭淘汰,5年後因人員短缺,才再度接受訓練,進入華航,半年新手於夜航中失事喪生。
     空難事故在不斷的重演,所舉二例即為明證。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前車之鑑不可不防。一切必須誠實的面對現實,確切的檢討,飛行事故是可以預防的!(全文完)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