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病是工作引起的,
台電招考
,因為怕涉及追討賠償,
機場接送
,澳門私立醫院的醫生不願意在報告上寫下結論,
護角紙
,他們說,
台南票貼
,去找政府的職業病治療所吧。回覆的公務員說:「矽肺病無法治療,
打包機維修
,有職業病治療所也沒用,
台南房屋二胎
,不是有政府醫院嗎?定期去看醫生就好了。可以來立案申請賠償,
隔熱漆
,經專家判斷專員調查,再排期上法院,出庭作證,法官判了,再轉介社會保障基金,就『有可能』可以獲發放補償。」病人要追討補償,卻叫他去找心理支援;需要復康支援,卻只管叫他去法院找賠償。為什麼這個城巿一直搞錯重點?無法治療,不等於不用管。有醫生看有藥吃,不代表就是福利完善的塵世天堂。輪候時間長,沒有針對性的復健治療,供氧設備自己想辦法,家屬自己上網學習照顧特殊病人的方法,病人心理脆弱自己看著辦,醫生只管叫你去找一個不存在的「職業病治療所」跟進治療。就算那個你每次花兩小時等待的醫生是菩薩心腸,外面一大批病人等著,他也只能給你三分鐘時間。生病的人就像一個皮球,不是被踢來踢去,就是自己在絕望中泄光了氣。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老齡化、少子化、醫學昌明延長病人壽命,「老」、「病」合成一門顯學,不但長者要修學分,中年人要背誦,年輕人也開始要為侍奉父母和孤獨終老作準備,所以「老病學」應該像「災害求生術」般從小納入國民教育課。一個博士或高級經理,不見得就懂得量血壓、按摩、拍背、急救、與病人共處,在疾病面前,知識、情商和金錢同樣重要。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說:「人不抱希望是愚蠢的。」但人把晚年的希望全都寄託在社會福利這張「安全網」則更為愚蠢。深陷歐債危機而被迫削減社會福利的希臘和葡萄牙,就是鐵證。台灣的養生文化向來蔚為奇觀,民間各種拉筋拍打排毒進補祕方口耳相傳,「疾病」和「老年」書寫,也在台灣文學中大量湧現。我們經常笑「台灣人怕死」,但對自己的身體負責,就是對家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盡可能不增加社會的負擔,更絕不容許荒謬的社會制度拖垮自己。這是台灣給我的經驗、澳門給我的教訓。有人也說,單靠「道德」無法維繫社會,連親生子女也不保證能侍孝至親,就更不可能祈求冷酷的富裕之城來報恩。不好好規劃晚年和自我保養,只能自責。沒錯,「病人」和「老人」,本來就不該依靠社會的「報恩」和大眾的「施捨」,有尊嚴且優雅的病去、老去,本來就是一種基本人權。但更多時候,社會只是把他們當成來討債的負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