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說安岡正篤,嘆國士何在

1960年,

寶可夢官方活動

,因日美安保條約修改,

活動 行銷 公司

,日人以岸信介喪權辱國而使其黯然下台,

台灣燈會

,內閣官房長官大平正芳用「寬容與忍耐」應對此事,

網路 整合 行銷

,媒體以其為「低姿勢」,

無塵室

,池田與大平在一場合中請教於安岡,

水晶原礦

,得到的回答則是:「高或低都非所宜,

國外商標註冊

,應該是用『正姿勢』。」講出為政者只有「正姿勢」,

黑糖四物

,正是安岡歷史與道德的高度,他是陽明學者,跟許多事物一樣,王陽明的心學雖在中國產生,他的學問卻在日本發揚光大,明治時期的知識分子就多以此為依歸。王陽明講「知行合一」,在此,歷史與道德不是概念之事,是生命主體的觀照與實踐。這樣的歷史與道德、主體與實踐,一樣出現在安岡參與的日本天皇的「終戰詔書」裡。當時,內閣已草擬的詔書請年方47的安岡修改,在投降理由裡,安岡用了一句「義命之所存」,卻被內閣以「百姓不懂」及「無此詞源」為由,換成了「時運之所命」而發布。「時運之所命」是時勢所逼,這是事實;而對安岡之所以用「義命所存」,儘管大陸學者有以「狡辯之詞」視之者,但安岡的解釋則是:「將戰爭進行到底這種想法本身,就存在著錯誤,所以必須結束戰爭。」有這想法,就可為日本留住一點文化命脈,而也的確,戰後的安岡就是以歷史的高度存在著。這歷史的高度使他成為歷任總理的指南,他所成立的「全國師友會」也成為戰後日本管理思想及弘揚中國古典文化的重鎮,許多政商界人士都加入了此會,有人因此以他的影響力有如學閥,但在此,卻不得不承認,他使許多人在談事論政上,都站在歷史與道德的高度。他說:「不學習歷史的人,是給自己的靈魂戴上黑色的墨鏡。」、「越是從自身內心開始認真學習的人,越有能力真誠撼動這個世界,所以國家和世界的進步,首先要通過個人的、個性內面的進步才得以實現。」他以天台宗傳教大師最澄的「一燈照隅,萬燈照國」一語,希望世人嚴格修鍊自己,才能照亮國家。而他的影響,在他1983年辭世後也依然持續著。安岡這樣的人,在中國,過去稱為「國士」,他有道德的高度,有歷史的視野,有是非的堅持。而能有國士,不只要有這樣的生命,更重要的是社會,尤其執政者知道「禮敬國士」,不只希望在此得到政事與人生的指引,還更知道有些事物是超越於權力與現實之上的。能如此,則「君子之德,風」,尊重這種人,則「草上之風,必偃」,社會就能走向正向之路。這些年來,台灣的徬徨,就跟少了這塊有關,或更甚地說,是我們過度擴充了民主一人一票等值的觀念,將所有事物都放在簡單量化的角度,而忘了乃至不相信有生命或歷史高度的存在。想到安岡,就不免想到20幾年前因宿舍問題而被辱的錢穆,在當時,能為這史家及儒者說話的社會有力人士幾乎沒有,他也鬱鬱以終。錢穆的歷史觀及對中國文化的詮釋當然不必人人贊同,但他始終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待現實的立場卻是清晰的,而以這樣的人物面對台灣的政治現實竟如此孤單,能不令人興嘆!何況事後也證實控訴與指摘都是莫須有的,而這些年竟也少人再反省此事,台灣自絕於此,也難怪只能在讖緯中求其安慰。想到安岡正篤,嘆如今國士何在!台灣常自詡受日本文化優秀一面之影響,但要說禮敬國士一事,真還不知讓人如何落筆!(作者為台北書院山長),

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回應已關閉。